國際碳稅徵收來勢洶洶 出口導向的台灣業者該如何殺出血路?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在今年10月開始試行;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也已完成二讀,最快將在2024年實施,兩者都將對於台灣出口產業產生強力衝擊。 從兩大層面切入探討企業所面臨的挑戰,以財務面來說,隨著國際碳稅的施行,出口導向的企業須為排碳付出代價,若企業沒有減少碳排放,需付出的成本會逐年提升,每年成長幅度超過50%,成本提高導致企業毛利下降,甚至出現負毛利。...
2023 年 08 月 29 日

RECCESSARY舉辦「建構新南向永續供應鏈」研討會

致力提供東南亞綠電和碳權市場趨勢的資訊平台RECCESSARY攜手再生能源研究顧問公司InfoLink Consulting,將於9月13日14:30至16:30於松江101會議中心舉辦「」研討會,聚焦紡織、金屬加工與金融三大產業,提供減碳、綠電採購、企業實例等關鍵對策,實現永續供應鏈。...
2023 年 08 月 21 日

歐盟碳稅上路在即 綠色製造刻不容緩

歐盟議會和歐盟理事會日前針對「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達成共識,相較於之前公布草案內容,最終協議將適用範圍擴大到氫、特定前驅物(Precursors)、部份間接排放和下游產品,且將碳邊境調整機制延至2023年10月1日起實施。...
2023 年 01 月 03 日

專訪ABB運動控制事業部變頻器業務經理顏志文 IE5馬達有效削減工廠耗電

在歐盟制定碳稅、全球能源價格不斷上升的趨勢下,供應鏈整體受到能源供應與政策影響,節能議題成為發展智慧製造不可避免的挑戰。 ABB運動控制事業部變頻器業務經理顏志文表示,製造業一直都有節能的需求,近期業界的節能需求較為迫切,其中一個原因是受到俄烏戰爭影響,天然氣的價格大幅上漲,而歐洲的電廠多由民營,電廠只能降載,或者在政府監控範圍內提高電費,導致能源供應不穩定。台灣則因淨零碳排的政策帶給廠商壓力,例如半導體、PCB產業,加上從中國回來台灣的傳產,工廠與產能的增加表示工業用電需求成長。電力來源不穩定、電力成本提高,但是製造業的生產需求持續增加,除了政府獎勵企業發展綠電,較有效的方式仍是工廠透過節能設備提升能源利用率,以減緩能源消耗。...
2022 年 09 月 17 日

助力風險管理 2022三大供應鏈技術可期

預算一向有限。供應鏈向來注重成本和恢復力的最佳組合。這意味著,供應鏈執行長(CSCO)有個艱難的重責,就是選擇正確的方式,將供應鏈的資金投資在技術上,創造出最有利的影響。 這是一項棘手的任務,每個部門和職能都有各自熱衷的專案,並且這些專案可能多少有些回報。換言之,供應鏈會有幾十甚至幾百個計畫相互競爭,來爭取投資。Gartner的供應鏈技術成熟度曲線說明了這種豐富性。...
2022 年 06 月 30 日

搶先布局永續燈塔工廠 工業5.0力推綠色轉型

在工業4.0在2013年被德國提出後,也許產業界沒有想到的是,在不到十年期間,歐洲其實已經提出了「工業5.0」,過去的工業4.0強調的是數位技術在製造業的應用帶來全新的生產模式變革與企業數位轉型,確實經過近十年的改變,全球許多企業紛紛朝向智慧型公司邁進,也看到了市場上如Henkel、BMW、Volkswagen、Bosch等公司善用數據科技與人工智慧(AI),將自身蛻變為平台型企業,但這轉型的腳步尚未停止。歐洲議會認為,製造業應將數位價值延展到永續面,因此提出了工業5.0構想,有別於全新變革,工業5.0旨在建立更永續、以人為本,以及具備韌性的製造業生態系,其實際執行項目涵蓋資源保存、氣候變遷與社會影響力的發揮。歐盟的策略是,除了工業4.0的數位標準外,更可透過工業5.0建立綠色標準,就是減碳標準,這個標準涵蓋排碳標準制定、排碳技術建立、淨零生態系的打造、碳稅與碳交易的機制設定(Emissions...
2022 年 06 月 18 日

拯救塞港大作戰 5G/物聯網打造新智慧港埠

全球航運運能持續緊繃,包括缺船、缺櫃、塞港等問題日益嚴重,也讓智慧港埠的議題備受重視。事實上,全球約有九成貿易均由海運業者所承載,港口扮演貿易進出口與物流運輸的樞紐,是全球經貿的關鍵基礎建設,隨著工作量日益繁重,各大港口無不朝向智慧港埠的目標加速優化升級。...
2022 年 05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