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AI兩樣情 NVIDIA超越高通拿下IC設計王座

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2023年全球前十大IC設計業者營收合計約1,676億美元,年增12%,關鍵在於NVIDIA(輝達)帶動整體產業向上,其營收年成長幅度高達105%。而博通(Broadcom)、上海韋爾半導體(Will...
2024 年 05 月 13 日

生成式AI進駐智慧手機 AP效能需求三級跳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近日與聯發科共同發表了《生成式AI手機產業白皮書》,詳細介紹了生成式AI手機生態系統中的合作夥伴,如晶片製造商、手機製造商和大模型供應商的AI策略,並對未來的軟硬體技術趨勢進行了前瞻性分析。...
2024 年 05 月 09 日

台灣本土大語言模型TAIDE公開亮相

生成式AI浪潮席捲科技業,除了晶片業者聯發科也開始跨界布局大語言模型技術跟服務,推出達哥DaVinci平台服務外,國科會亦於15日正式推出利用台灣繁體中文文本訓練出來的TAIDE模型。與聯發科的達哥平台聚焦企業、學校等法人生態系建構不同,在國家預算挹注下而誕生的TAIDE,是所有人皆可下載使用、甚至進一步微調(Fine-tune)的LLM。...
2024 年 04 月 15 日

「AI+手機」問世 手機產業邁向新篇章(1)

為實現生成式AI在手機上的各類應用,並滿足手機直接處理LLM的運算需求,手機晶片算力的演進成為AI手機的發展關鍵。國際兩大行動處理器業者高通與聯發科皆於2023年第四季發表新一代的手機旗艦晶片,如高通Snapdragon...
2024 年 03 月 18 日

「AI+手機」問世 手機產業邁向新篇章(2)

在聯發科與高通的處理器平台支援下,智慧型手機已正式進入AI+手機的新時代。未來這些由AI衍生出的各種應用與軟體服務,將為手機品牌廠帶來更多創造差異化的機會。 開發LLM與各類AI應用為品牌廠策略重點 自2023年第四季起至今,手機品牌陸續發表AI手機的資訊,包含小米、vivo、OPPO、三星等,各品牌最新的旗艦款手機皆可在手機上直接運行生成式AI。目前AI手機以陸系手機品牌最為積極,包含Xiaomi...
2024 年 03 月 18 日

生成式AI助手進軍EDA IC設計面臨大變革

生成式AI浪潮席捲科技業,不只伺服器、PC產品先後擁抱生成式AI,連IC設計業本身的運作,包含IC設計過程在內,也將因生成式AI的導入而出現重大改變。 生成式AI無疑是當前科技產業最熱門的關鍵字,但這項技術的普及速度之快,恐怕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ChatGPT展現出寫程式的能力之後,不只軟體領域的從業人員開始研究該如何使用生成式AI來幫忙寫程式,EDA產業也非常積極地探索,如何用生成式AI扮演數位助理的角色,讓自家的工程師也能在生成式AI的幫助下,進一步提高生產力。...
2024 年 01 月 22 日

生成式AI大舉進駐智慧型手機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認為,2024年將是生成式AI大舉進駐智慧型手機的元年,全年將有超過1億支支援生成式AI的智慧型手機出貨到市場上。預估到2027年時,支援生成式AI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達到5.22億支。...
2024 年 01 月 08 日

4Q’22前十大IC設計公司營收季減近10%

隨著全球總體經濟高通膨風險升高,以及2022下半年下游庫存進入修正,IC設計業者對市況反轉的反應也較晶圓代工業者更敏感與即時。TrendForce表示,除了消費性終端整體消費力道弱,中國封控、企業IT支出及雲端服務供應商需求放緩等不利因素,均衝擊2022年第四季前十大IC設計業者總營收表現,季跌幅擴大至9.2%,約339.6億美元。...
2023 年 04 月 27 日

TSIA發表IC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近日發布「台灣IC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從總體戰略面、人才政策面及營運環境面三構面提出六大建言,盼政府能提出更積極的政策作為,打造更有利於台灣IC設計產業發展的環境。 在總體戰略面,白皮書呼籲政府,應擘劃與推動國家層級的半導體戰略,最好能成立專責單位,以統一事權,提高政策推動的效率,同時也應採取積極性的預算編列,以強化政策推動的力道。...
2023 年 03 月 29 日

Strategy Analytics:2022年Q2 5G基頻處理器營收成長19%

根據產業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指出,2022年第二季全球基頻處理器市場成長19%,達87億美元。高通和紫光展銳(UNISOC)出現強勁的營收成長,高通、聯發科、三星LSI、紫光展銳和英特爾占據了2022年第二季基頻市場營收比重的前五名。...
2023 年 01 月 07 日

強化供應鏈韌性勢在必行 AI高效力助產業數位轉型

地緣政治的衝擊導致供應鏈斷鏈危機,促使製造業者意識到必須盡快提高供應鏈韌性。韌性較高的供應鏈可靈活應付市場變化,具有高度抗風險的能力。其中,人工智慧(AI)有助於產業實現供應鏈韌性,企業透過智慧化工具的預測與模擬等能力,可即時掌握市場突發狀況並規畫應變策略。現階段AI的技術進展與可用的運算資源呈正相關,目前全球AI技術研究朝向大型模型訓練的方向發展,因此需要Exascale超級電腦的支援。若台灣能建立自有超級電腦並免費提供學術應用運算資源,將能有效提升技術競爭力。實務應用方面,供應鏈斷鏈可能成為新常態,因此企業需要整合內部專案,並善用數據與AI工具來提升韌性。...
2022 年 12 月 12 日

異質整合大步向前 生態系建構刻不容緩

先進封裝技術的進步,讓IC設計者得以將系統單晶片(SoC)裡整合的各種功能分拆成小晶片(Chiplet),再藉由封裝技術將其整合成一顆元件。許多大廠都在近幾年大力擁抱這種異質整合式的晶片設計概念,並在近幾年陸續將其運用在自家產品上,因而讓Chiplet成為半導體業內的熱門關鍵字之一。...
2022 年 12 月 0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