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電動車里程焦慮 主動平衡BMS發揮電池效能

大容量汽車鋰電池的設計和實作問題,一直是電動車發展的重要關卡。一直以來大部分汽車鋰電池都採用被動平衡方法,但在成本壓力之下,汽車廠商現在不得不改用更先進的主動平衡系統,以便能充分利用電池組內的所有儲電。
2011 年 04 月 18 日

拓展應用版圖 鋰電池產業排名大風吹

綜觀2011全球鋰電池市場發展,儘管仍以消費性電子產品為大宗,但由於日本地震以及消費性電子鋰電池的毛利率逐漸下滑,各業者紛紛從增進電池附加價值、性能著手,透過不同類型的電池特性積極開拓電動車、基地台等應用市場,以期2015年邁向新台幣600億元產值的目標。
2011 年 04 月 18 日

電動車上路 台灣積極部署關鍵零組件技術

電動車(EV)在國際間進展如火如荼,而台灣相關業者正憑藉資通訊科技(ICT)核心基礎、軟體研發與關鍵零組件技術積極布局。14~17日登場的台灣國際電動車展(EV Taiwan)搭配舉辦2011台灣車輛國際論壇(TAIFE),即展現台灣在電動車鋰電池、充電、電子控制系統及高效率馬達的開發能量。 ...
2011 年 04 月 18 日

具高性價比 消費電子鋰電池車用有譜

隨國際油價狂飆以及各國溫室氣體減排指標明確,電動車已成市場焦點,而其電池關鍵技術更為群雄競逐之地,除豐田(Toyota)正開發長哩程磷酸鋰鐵固態電池,統振旗下統達能源也與工研院材化所展開消費性電子鋰電池轉車用的研發並掌握鋰電池模組散熱管理關鍵技術,進而可提供系統整合解決方案。 ...
2011 年 03 月 11 日

攜手宏達電 裕隆智慧車安全/節能並重

為強化智慧車輛性能,豐田(Toyota)、福特(Ford)、現代(Hyundai)、裕隆、勞斯萊斯(Rolls-Royce)等業者紛紛調整腳步,開發提升車輛動力系統效能的控制技術,並透過模組化減少電子控制器(ECU)、搭配軟體架構增進產品附加價值。裕隆即持續與宏達電合作,使智慧車兼顧安全與環保節能。 ...
2011 年 03 月 09 日

搶EV商機 車輛中心/大電力/UL簽署MOU

在全球強調節能減碳議題下,電動車(EV)已為各國政府積極部署的綠色能源政策,惟全球電動車規範尚未統一,尤其欲達成大量商品化,成本與安全性測試舉足輕重。為此,車輛中心、大電力中心及北美安全標準制定與認證機構UL於日前簽署合作備忘錄(MOU),發展與國際接軌的標準與驗證,以協助國內廠商快速切入國際電動車供應鏈。 ...
2011 年 03 月 03 日

設備昂貴/標準未明 鋰電池測試挑戰倍增

電動車鋰電池高功率測試設備的建置費用偏高,以及電池測試具有潛在的爆炸與火災風險,遂使測試能量與測試實驗室能否符合測試需求面臨極大考驗,有鑑於此,驗證機構如UL等正積極與政府機構進行協商,計畫共同設置相關測試實驗室,以減少製造商的驗證成本,同時持續透過標準的培訓與宣導,協助客戶產品符合安全設計。 ...
2011 年 02 月 14 日

動力系統再升級 電動車甩開笨重形象

電動車大普及的關鍵在於性價比可被消費者接受,因此東風、通用(GM)、裕隆、寶馬(BMW)、福特(Ford)、豐田(Toyota)等車廠無不致力於提升電動車動力系統的效能,進而減輕電動車車體重量,打造兼具精簡現代感與美觀的設計,同時,又能達到快速回收成本,加速電動車導入大規模商業應用的目的。 ...
2011 年 02 月 11 日

電池交換站/動力瓶頸突破 電動車加速前進

電動車市場在2011年初通過減免貨物稅條例以及電池交換站可望落實,再加上增進電動車效能的電池內部串聯、動力系統改善等因素帶動下,電動車導入大規模商業應用的進程已是突飛猛進。
2011 年 02 月 10 日

提升電動車效能 鋰電池挑戰內部串聯

磷酸鐵鋰電池在電動車產業鏈中扮演關鍵的角色,但除了電池本身的電芯及模組製造之外,鋰電池製造商下一步的目標是改變電池設計,欲透過內部串聯多個電池的方式提升電壓,進而增進鋰電池的整體效能,如此一來,也將連帶影響電池管理系統(BMS)及整車管理系統(VMS)的設計。 ...
2011 年 01 月 18 日

落實免貨物稅/電池交換站 電動車普及有望

免徵電動車貨物稅條例三讀通過,國內供應鏈業者裕隆、必翔、台塑長園、中華汽車、昇陽、三陽、台泥能元科技因而受惠。另在環保署核可下,電池交換系統國際大廠Better Place已來台與裕隆簽署合作協議,可望加速電池交換站的建置,再加上透過租賃電動車鋰電池,有助降低電動車售價,在在激勵電動車的普及。 ...
2011 年 01 月 14 日

通訊/M2M廠商卡位智慧電網商機

智慧電網商機已經報到。瑞典日前已展開全國性電表汰換工作,同時也大手筆採購一百萬台3G機器對機器(M2M)通訊路由器設備,以實現智慧電網,而如此龐大的採購商機,也吸引不少晶片與設備業者爭相競逐,促使傳統M2M方案供應商與通訊領域大廠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2010 年 08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