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乙太網路實體層主打長距傳輸 延展自動化應用範圍

作者: 吳心予
2020 年 10 月 14 日

德州儀器(TI)日前推出新款乙太網路實體層(PHY),只需單對雙絞線即可將10-Mbps乙太網路訊號傳輸到最遠1.7公里處。DP83TD510E的纜線觸及範圍經過延展,比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802.3cg 10BASE-T1L單對乙太網路規格所要求的200公尺多出 1.5 公里。多出的纜線長度能幫助設計人員延展工業通訊的觸及範圍,但不會增加系統重量或布線成本。

DP83TD510E的纜線觸及範圍經過延展

隨著工廠與建築自動化系統的複雜程度持續升高,從網路邊緣節點來回傳輸更多資料的需求也不斷增加。直接存取邊緣節點應用的能力有助於改善控制與狀態監測,同時還能簡化聯網系統之間的資料分享。

目前能將聯網功能導入邊緣節點的解決方案,通常會使用一個由多種現場匯流排協定所組成的分散式系統,並透過網路閘道器支援協定的轉換。透過協定的轉換來統一網路,不但增加複雜程度與成本,也限制了從遠端監測邊緣節點應用的能力。

DP83TD510E能幫助設計人員打造從控制器到邊緣節點的單一通訊網路,透過單對雙絞線即可傳輸全雙工數據。因為無須額外的協定、閘道器和纜線來進行更高頻寬的通訊,設計人員可以簡化網路管理,對於暖通空調閥門與致動器控制、現場傳送器、電梯主控與消防警報器控制面板等長距離應用來說,也可同時改善系統的控制與互通性。

從4到20-mA電流環路等雙線現場匯流排技術升級到單對乙太網路的時候,設計人員就能把既有的雙線現場匯流排架構重複用於資料和電力傳送,進一步簡化網路設計並降低安裝成本。

DP83TD510E是為了用在本質安全的乙太網路先進實體層(APL)系統所設計。乙太網路先進實體層是一種以IEEE 802.3.cg 10BASE-T1L標準為依據的乙太網路規格,開發的目的是在有本質安全需求的流程自動化系統中,簡化乙太網路連線的實作。

對於本質安全的乙太網路先進實體層系統而言,尤其是用在可能爆炸之危險環境的系統—最關鍵的設計考量,就是系統故障時能否降低乙太網路實體層的電量與溫度。由於DP83TD510支援外部終端電阻器,用在現場傳送器之類的長距離流程自動化應用時,可以減少浪湧電流並維持較低的運轉溫度,

除了能幫助設計人員更輕鬆達成本質安全需求,DP83TD510在1V情況下低於 45 mW的超低功耗,也提供額外的功率餘裕可重新分配給其他重要電路,以增加系統效能。

標籤
相關文章

雲端運算儲存需求興 代工廠加速產品支援

2011 年 02 月 22 日

提升節能監控應用效能 TI雙核心MCU助陣

2011 年 06 月 27 日

SMB雲端布建需求湧現 高整合交換器SoC勢起

2013 年 03 月 07 日

擴大時序市場版圖 IDT發表可編程UFT

2013 年 11 月 12 日

多核心SoC發威 智慧化產線生產效率大增

2013 年 07 月 19 日

新思針對新網路通訊系統推800G乙太網路驗證IP

2020 年 05 月 07 日
前一篇
第四季記憶體仍供過於求 整體均價將下跌近一成
下一篇
工研院資通所所長闕志克:為台灣資通訊產業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