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S真無線立體聲(True Wireless Stereo, TWS)藍牙耳機近年迅速成為最受歡迎的穿戴裝置,2020年,藍牙技術聯盟宣布藍牙5.2規範,同時正式發表無線耳機的音訊應用技術-低功耗藍牙音訊(Bluetooth LE Audio),可以協助多年來使用經典藍牙技術的TWS無線耳機,實現更高品質和更低功耗的音訊串流,預計2022年,市場上會陸續出現支援LE Audio的產品,預計將取代採用經典藍牙技術的架構,成為TWS藍牙耳機主流。
LE Audio將提供基於傳統藍牙所無法實現的新應用,包含多重串流音訊及廣播音訊。並透過LC3(Low Complexity Communication Codec)編碼技術,改善音訊編碼的品質與延遲問題,與現有音訊編碼技術相較,LC3擁有更好的壓縮率與音訊還原效率,在相同頻寬的編碼率下,提供更好的音訊品質,並在不犧牲聲音品質的前提下降低耗電量,未來TWS藍牙耳機體積更小、更省電、音質更好。本活動深入探討藍牙耳機技術發展重點,並挖掘相關零組件關鍵技術與系統設計要點。
Bluetooth LE Audio急登主流
自從TWS耳機崛起之後,再次帶動藍牙應用產品的成長,尤其是音訊應用,升級1998年以來就沒有大規模改版的經典藍牙音訊(Bluetooth Classic Audio)技術的需求日漸高漲,Nordic資深應用工程師鍾睿洲(圖1)表示,根據產業研究機構的資料,2022年下半年就會出現第一款支援經典與低功耗藍牙音訊雙模的手機,此後低功耗音訊會逐漸擴大市場,2025年上半年將會有僅支援低功耗音訊的手機問世,預計2026年初經典音訊就會退出手機市場。
經典藍牙音訊已經無法支援近來的多種新興應用情境,新的低功耗音訊強化許多新功能,鍾睿洲指出,在架構底層除了原先的ACL Channel之外,還新增了Isochronous Channel,可以發展廣播(Broadcast)功能;而LE Audio最主要在編解碼器上使用LC3,相較於經典音訊使用的SBC編解碼器,不僅音質大幅提升,訊號支援也更為廣泛,取樣率從8kHz~48kHz,每通道的資料速率從16~320kbps。
另外,GAF(Generic Audio Framwork)也定義了相當多種使用情境的規範,這在過去經典音訊上面都沒有,以基本音訊使用定義為例,LE Audio的BAP(Basic Audio Profile)定義了編解碼器、服務品質與串流控制,可以控制左右耳、聲音大小,與各種裝置互聯的控制定義檔,包括:PACS、ASCS、CSIP、VCP、VCS、VOCS、AICS等等定義,相較過去功能與支援情境更為完整全面。
MEMS麥克風持續推高SNR
聲音是人們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電子產品接收聲音主要利用麥克風(Microphones),隨著行動裝置的發展,麥克風從早期的駐極體麥克風(ECM),發展到高SNR、收音效果更好的微機電(MEMS)麥克風,SNR也從60dB成長到80dB。英飛凌電源管理及感測系統事業部經理魏有成(圖2)提到,這些電子產品用的微小元件,體積約僅5×4×3mm3,但收音效果已經可以媲美錄音室等級的專業大型麥克風。
根據產業研究機構資料,2019~2025年麥克風平均年複合成長率達13%,手機與TWS耳機就是產值最大的兩個應用,而語音助理的普及,也帶動麥克風的搭載,魏有成說,為了強化收音的效果與降噪的功能,資訊產品搭載麥克風數量也有所提升,最新的Apple AirPods Pro內建6個MEMS麥克風。Infineon也從2010年的單背板(Single Backplate)SNR約58~64dB,到2014年雙背板(Dual Backplate)SNR進步到63~69dB,2020年更推出雙振膜(Sealed Dual Membrane),將感應腔體形成類真空的狀態,讓聲音感測更靈敏,SNR進步到68~75dB。
而自從2019年AirPods Pro將主動降噪(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ANC)功能導入耳道式耳機,就讓ANC功能在TWS耳機產業蔚為風潮,魏有成預期,未來ANC還是TWS耳機最主要的功能亮點,但將加入更多智慧化的功能,如通透模式。另外,省電也是TWS耳機不變的要求,透過智慧環境偵測功能,可以即時判斷環境跟使用者需要,隨時動態調整,提供使用者省電模式或需要的SNR。
TWS耳機電源管理不可少
TWS耳機身為幾乎是最貼身、體積最小的行動周邊,在發展的過程中耗電一直是最被重視的功能之一,尤其是在原先就侷限的產品體積中,要加入更多消費者需求的功能,並持續延長產品續航力更是工程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Renesas應用工程師許家瑋(圖3)說明,TWS電源解決方案主要會採用整合度高的電源管理晶片(PMIC),相較於離散式的電源架構,能節省空間,同時採用更少元件。
一般耳機的電源與充電元件包括降壓充電器(Buck Charger)、SV Boost、MCU與數顆低壓差穩壓器(Low-dropout Regulator, LDO),許家瑋進一步解釋,採用整合性的PMIC設計,除了是體積更為緊湊的單晶片之外,至少可以減少SV Boost與一個電感器。而PMIC在省電功能上也可以有更多設計,目前Renesas的解決方案中,節電模式下電流損耗低於5μA,待機模式電流損耗小於15μA,反向升壓模式電流損耗不到60μA。
在節電的效果上主要是在不同的模式下,會將不必要的功能關斷,避免耗電,許家瑋舉例,在節電模式下,許多傳統產品會使用隔離片,現在新興的電子產品比較傾向採用節電模式,在產品開封使用前,透過節電模式降低電力損耗,使大部分的元件不耗電,電池消電流僅1μA。
穿戴裝置安規設計不容輕忽
TWS耳機是非常貼身使用的穿戴裝置,產品使用的安全性相當重要,在安規測試上有幾個要點,UL消費醫療暨資訊科技事業部專案經理施柏屹(圖4)說明,人體接觸表面溫度、防火外殼、失效/異常測試、音壓、電器規格、危險運輸、防水、環保回收等項目。這些項目的電器安全也源自不同的安全規範,如最常出問題的電池,IEC 62133-2就規範了電池的充放電與溫度規範。
以人體接觸表面溫度為例,一般的重點在配戴時間,施柏屹指出,若連續配戴時間超過1分鐘,但低於8小時,可以忍受的溫度在48℃以下;如果是8小時以上長時間配戴,則溫度上限就會更嚴格訂在43℃。若電池內部化學成分因為不正常的升溫,導致產品過熱而起火或爆炸,會對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傷害,所以有些產品的外殼設計也希望有阻燃的功能,添加阻燃劑在外殼的成分中,降低電池失效過熱起火或爆炸的傷害。
施柏屹解釋,TWS耳機問世至今,其實並不常見安規事故,由於產品體積小,裡面的電池能量也小,而且產品使用型態屬於長時間低電量放電,但是因為配戴在耳朵,一旦發生事故都非常嚴重,可能造成皮膚灼傷、聽力受損或五官的傷害,相對而言都滿嚴重的。另外,在正常使用上,也會因為消費者長時間配戴,音量與音壓過高而使聽力受損,一般人每天接受80分貝的聲音8小時是極限,如果聲音更大可以使用時間就要再降低;再者,耳機的防水防塵、無線充電安全、光學輻射安全也都是設計上需要注意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