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C/superMHL鋒芒畢露 介面標準改由行動領軍

作者: 黃耀瑋
2015 年 06 月 22 日

高速傳輸介面發展揭新頁。USB Type-C連接器、superMHL等行動介面標準相繼問世,無論接口尺寸、快充和解析度支援能力等規格皆已趕上、甚至超越PC端的Thunderbolt、DisplayPort和HDMI等技術,不僅吸引大批晶片商和系統廠投入研發行列,更揭櫫介面技術主導權由PC端轉移至行動裝置的新局面。


視訊電子標準協會(VESA)合規計畫經理Jim Choate表示,介面標準演進風向確實已轉向行動設計。尤其Type-C連接器標準完全切中行動裝置高速、輕薄、快充和高解析度等需求,規範才剛亮相,兩大主導行動市場發展的要角–蘋果(Apple)和Google就旋即以新款商用筆電力挺,讓不少筆電、平板、手機製造商和周邊裝置開發商皆感受到Type-C的重要性,因而紛紛展開技術和產品布局。


事實上,Type-C出發點是為了滿足行動裝置輕薄外型又能持續推升傳輸速度的需求,以突破現有USB Micro-B的瓶頸,以及USB 3.0接口須額外擴增兩路高速通道,致使連接器寬度遽增的窘境;該規範出爐後,DisplayPort、MHL,甚至英特爾(Intel)獨家的Thunderbolt等介面技術陣營也相繼發布Type-C替代模式(Alt Mode)方案,足見其影響力遍及整個介面應用領域。


另一方面,MHL聯盟近期也發布支援8K、120Hz畫面更新率(FPS)的superMHL規範。MHL聯盟總裁Rob Tobias表示,雖然MHL標準是從HDMI衍伸而來,但superMHL在解析度、六傳輸管線(Lane)架構、聲效、多資料流程和Type-C Alt Mode支援上皆超前HDMI 2.0標準布局;此外,HDMI協會會員多達八十家,而MHL聯盟僅由五大核心成員引導,在討論新功能、技術及相容性測試規格(CTS)時更有效率,以上皆是滿足行動市場快速變遷的關鍵優勢,因而造就MHL青出於藍,更甚於藍的態勢。


上述進展也點出一個重要的產業變化,亦即行動裝置已成為半導體和電子產業技術革命的中心,無論PC或消費性電子供應鏈皆難以忽視這股浪潮,促使介面標準由PC端引領發展,翻轉為行動領軍的新樣貌。從蘋果新款MacBook捨Thunderbolt轉投Type-C,從而醞釀旗下PC、平板和手機接口全面互通設計,更印證此趨勢。


不過,益華電腦(Cadence)IP首席應用工程師李志勇表示,對處理器廠商而言,Type-C支援多種協定和傳輸速率,將造成SoC內部IP設計複雜度激增,並加重實體層(PHY)通訊協定設計負擔,進而影響晶片上市時程和成本。尤其處理器業者正集中資源推動16奈米鰭式電晶體(FinFET)先進製程,加上Type-C、DisplayPort、MHL等標準規範動輒上千頁,皆讓業者對自行投入研發IP並進行整合的方式紛紛打起退堂鼓,轉向採納介面IP供應商的解決方案。


瞄準業界需求,李志勇指出,Cadence已開發一套融合USB 3.1 Gen 2、Type-C、PCIe、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MIPI)、DisplayPort/eDP、SATA和乙太網實體層通訊協定的IP子系統,可協助晶片商快速且低成本的導入最新介面標準設計,進而實現Type-C連接器多協定相容設計。


李志勇更強調,DisplayPort/Type-C Alt Mode極具未來應用發展潛力,因此Cadence也特別開發Multi-protocol訊號鏈架構,以雙管線分別支援USB 3.1、DisplayPort訊號,省去外掛一顆多工器(MUX)晶片做訊號切換的需求,進而節省物料成本,加速拱大Type-C連接器商用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