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Intel)欲以超輕薄筆電(Ultrabook)再創筆記型電腦產業成長新高峰,已吸引眾多電腦系統與零組件製造商群起跟進。產業分析師認為,Ultrabook終端售價須低於1,000美元以下,市場才能迅速擴大,而要達到此一目標,占Ultrabook物料清單(BOM)成本比重最高的中央處理器(CPU)與次高的面板價格能否進一步降低,將是最主要的關卡。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電腦系統產業分析師陳彥合認為,一旦CPU與面板價格向下滑落,即可帶動Ultrabook市場顯著成長。 |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電腦系統產業分析師陳彥合表示,目前Ultrabook售價仍落在1,000美元上下,要更能讓消費者接受,售價必須更低,此時占總物料清單成本比重達三成的中央處理器售價,將是Ultrabook價格能否降低的最主要關鍵。另一方面,為達到更輕薄的目標,Ultrabook面板的薄型化也將提高成本,面板業者若可提升良率,面板成本也可續降。
據了解,英特爾對於Ultrabook的售價問題亦有所規畫,目前第一階段採用第二代英特爾酷睿(Intel Core)處理器的Ultrabook售價約為1,000美元,而英特爾的終極目標是降至799美元。陳彥合分析,799美元的售價是為了拉開與蘋果(Apple)MacBook Air的差距;由於MacBook Air已先訂出1,000美元的價格門檻,因此英特爾預期,若Ultrabook價格能比MacBook Air低20%,對消費者將更有吸引力,從而增加Ultrabook的成功機率。事實上,先前英特爾推出的消費性超低電壓(CULV)筆電同樣也是強調輕薄的外型,然而由於性價比不夠高,導致產品以失敗收場,有此前車之鑑,預估英特爾將會對於中央處理器價格有更進一步的新規畫。
至於面板方面,目前一般筆記型電腦採用的面板厚度約3毫米(mm),為符合Ultrabook薄型化要求,面板厚度勢必再降低,陳彥合認為,預計今年底上市的Ultrabook機種皆將採用Open Cell製程技術的面板,現階段,三星(Samsung)與友達亦正致力於更薄型化面板的研發,然而,無論Open Cell或是更薄型化的製程,由於良率不佳,因此面板價格皆較目前一般面板高很多,成為Ultrabook成本居高不下的另一門檻,若未來廠商良率可進一步提升,Ultrabook成本也可望再下探。
另外,金屬外殼與固態硬碟(SSD)亦會影響Ultrabook終端售價。陳彥合表示,目前金屬原料價格高昂,而SSD由於出貨量不夠大因此價格也無法續降,不過,由於Ultrabook訴求的輕薄、長效電池續航力、開機速度更快與隨時聯網功能,相當符合現下消費者的期待,產品定位正確,因此,一旦中央處理器與面板成本調降,將可激勵Ultrabook市場起飛,並帶動SSD需求,從而促使SSD價格下滑,讓Ultrabook售價更具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零組件的成本會影響Ultrabook普及度外,效能也是另一項重要因素。陳彥合指出,Ultrabook雖強調結合平板的功能,但定位仍是筆記型電腦,所以其效能是否能與一般的筆記型電腦相比擬,英特爾將扮演關鍵角色;中央處理器效能與售價向來是成正比,英特爾如何在效能與售價上取得平衡,將左右Ultrabook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