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政府醫改政策勢在必行,未來3年內將挹注人民幣8,500億元,勢將激勵龐大的醫療電子產品需求,預估中國大陸基層機構的設備缺口將高達約人民幣2,000億元,吸引中國大陸本土與國外相關業者競逐市場商機,惟中國大陸消費特性與銷售管道模式獨樹一格,成為一大挑戰。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副理事長王東生表示,中國大陸醫院大型醫用設備等級落後、檢查和治療設備短缺等弊病透過醫療改革已逐漸改善。 |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副理事長王東生表示,因應中國大陸醫療改革的五大目標與重點任務,未來醫療裝置的需求潛力巨大,近幾年,中央每年投入超過人民幣50億元,以符合基層醫療設備需求,預計基層機構的設備缺口高達約人民幣2,000億元左右。
中國大陸醫療機構數量與診療人次數均逐漸攀升,基層醫療機構對於各類醫療電子產品的需求也跟著水漲船高,王東生指出,目前市場需求規模主要是電子儀器占人民幣156億元、射頻儀器占人民幣63億元、超聲儀器占人民幣35億元、鐳射設備/儀器占人民幣20億元、生化分析儀占人民幣13億元,以及其他需求占人民幣13億元。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政府雖戮力輔佐本土廠商,卻仍面臨諸多考驗,王東生認為,中國大陸醫療電子產業仍存在眾多問題亟待解決,如企業數量較少,產業集中度較低;中低階產品比重過大;缺乏適合國情、農村、社區基層醫療機構且價格合理、性能適宜、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醫療電子裝置以及產業發展環境不夠完善。
中國大陸醫療改革的五大目標為建立比較完善的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立比較完善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和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及建立比較規範的公立醫療機構管理體系和營運機制。至於當前的五大重點任務為加快基層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及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